顧景舟(1915年10月18日~1996年6月)原名景州,早年曾用藝名“武陵逸人”、“瘦萍”等,晚年愛用“老萍”。宜興川埠上袁村人。少時就讀于蜀山東坡書院,成年后隨祖母邵氏制坯,因天資出眾,亦受益于家中制壺客師的傳授,二十歲左右即躋身于壺藝好手行列。三十年代后期應邀至上海仿制古壺,每遇歷代名作,反復揣摩,悉心研究,技藝更精。顧景舟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1959年被任命為宜興紫砂廠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和技術股副股長,1982年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師,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紫砂歷史上首位獲得此光榮稱號的紫砂藝術家。顧景舟大師是紫砂界公認的一代宗師、壺藝泰斗,為紫砂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用畢生的精力對數百年的紫砂藝術發展史進行梳理,是當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品讓世人充分領略了紫砂之精神、氣質、神韻,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峰。已故著名藝術大師亞明先生在世時曾經有評:“紫砂自明正德至今五百余年,高手不過十余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鳖櫨爸鄞髱煹淖髌冯S著藝術品市場的興盛,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一直引領著紫砂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顧景舟大師就創下了單件作品過百萬人民幣的記錄,而當時美術界繪畫作品的市場定位也只有如吳冠中、陳逸飛、范曾等領軍人物的作品才有可能達到。近兩年來,顧景舟大師作品的市場成交屢創新高,2009年秋拍時“提壁茶具”創了三百多萬人民幣的市場記錄,“咖啡具”也以二百多萬元成交。2010年春拍中顧景舟大師與吳湖帆合作的“相明石瓢壺”一舉創出了1232萬元的成交記錄,成為宜興歷史上繼徐悲鴻、吳冠中兩位大師的作品后又一過千萬的藝術品,為紫砂藝術品的價值認識樹立了全新的標桿,藝術界、收藏界也因此對紫砂藝術的內在價值和市場空間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更深刻的理解。顧景舟的“上新橋壺”也以448萬元成交。粗略統計,2010年春拍中僅嘉德和保利兩家的顧景舟作品成交總額就約達三千四百萬元,這也是市場對壺藝泰斗顧景舟一生的藝術成就給予了總結。
王寅春(1897-1977年),祖籍江蘇鎮江,父輩定居宜興上袁村。13歲時,拜趙送亭為先生,在其陶坊隨金阿壽為師。3年滿師后,上門幫窯戶當制坯客師。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藝特好,上??蛻粝蛩L期定制各式水平壺,他用印“陽羨惜陰室王”蓋于壺底,“寅春”章蓋于壺蓋內,從而名揚上海。后來蜀山金石篆刻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贈,他珍愛此印,一生一直用這方印鈐于壺底。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王寅春到上海為古董商龔懷希仿制紫砂古器,他反復揣摩歷代名家經典作品的造型特點,研究古人的制作手法,成功復制了時大彬、徐友泉、陳子畦、陳鳴遠等諸位大家的作品,也成就了自己的藝術造詣。王寅春他所制的茶壺,造型雍容大方,規矩挺括,光潤和洽,口蓋準縫嚴密,人稱“寅春壺”。王寅春制壺善于冥想巧思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規。有一次“吳德盛”陶器公司有300只小花盆的生意限定兩月內交貨,無人敢接,因為合同要求逾期不交貨要罰款。王寅春從古人“斫木為?!钡某尚头椒ㄖ械玫絾⑹?,創出以木模搪坯的方法,提高了工效且使花盆的造型更為精確周正。三十年代中期為古董商龔懷希仿制紫砂古器時,王寅春為了能使紫砂筋紋器口蓋更為嚴合,在龔懷希的幫助下,請德國專家專門制作了口蓋及其它部位的樣板。樣板用薄型金屬片做成,高度精密,當時國內是沒有設備和技術能制作出來的。應該說這為王寅春能留下諸多傳世的紫砂筋紋器作品起了極大作用。也證明紫砂創作實踐中也應該和任何行業一樣,師古不泥、勇于創新,善于學習、吸收先進的技術才能有新的收獲。新中國成立后,王寅春為紫砂藝術界培養了一大批藝術人才。六十年代王寅春多次承制國家禮品。在同輩人中,王寅春為人樸實、樂于助人、愛徒如子、親如家人。1958年王寅春在廠里帶徒工,有一次他制作了一把“牛蓋洋桶壺”,作品線條流暢,光潤飽滿,全班徒工看到后很是羨慕,心里都希望有一把作珍藏。后來,他得知大家的心思,在七十年代,年事已高之時,竟然連續十多天,做了近50把“牛蓋洋桶壺”,使每個愛徒都得了一把,這批充滿情感的“牛蓋洋桶壺”件件挺拔端正、光澤和潤,得者視之如寶,此事至今傳為美談。王寅春從藝六十多年,創制了無數紫砂精品,光貨、花貨、方貨、筋囊貨各個紫砂器型門類都有經典傳世。在七十多歲高齡后依然創作出了經典代表作品之一的“裙花提梁壺”。
蔣蓉(1919~2008),紫砂七老中唯一的女性,別號林鳳,江蘇省宜興市川埠潛洛人。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1940年~1947年由伯父蔣鴻高帶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1955年參加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創作荷花壺、牡丹壺等,并為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趕制象真果品20套。1989年授予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93年授予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是位德高望重的花貨大師。蔣蓉大師對紫砂藝術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她認為:藝術是發現、提煉、厚積薄發;技術是千錘百煉、功到自成。紫砂壺藝是文化和技藝共同積累的結果,和其它所有藝術一樣,技術是藝術的基礎,而藝術能給人們精神上賞心悅目的享受。在藝術實踐中,蔣蓉大師善于將動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體,經過藝術提煉、創造,自如運用于紫砂作品之中,設色與造型逼真,融合了藝術美感與自然生趣,形象色澤及表面肌理都有妙趣天成之感,其創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動植物為題材,表現手法以仿生為主,作品形象生動、色彩絢麗,形成了獨特的紫砂藝術風格??梢哉f蔣蓉大師在仿生類紫砂藝術方面的造詣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峰。歷史上在紫砂花貨上有很大成就的藝術大家不是很多,可供借鑒的優秀作品也有局限,所以蔣蓉大師的創作更多的是源于生活,在大自然中去尋找題材,通過仔細觀察,吸取自然、提煉自然,經過反復推敲、認真總結,即使到了八旬,蔣蓉大師仍然在不斷地創新。蔣蓉大師在她一生的創作生涯中先后創作了二百多個品種的高檔紫砂壺和工藝品,代表作品“荷花壺”在全國工業會議上評為“特等獎”,“荸薺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琵琶筆架”作為國寶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收藏。